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 如何挖掘和利用课文素材写作

如何挖掘和利用课文素材写作

发表日期:2018-08-2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如何挖掘和利用课文素材写作

肖锦川


明确的观点,是好作文的灵魂;丰富的素材,则是好作文的基础。写好作文,是每位学生心仪之事,但有些学生往往会苦于腹中无“货”,囊中羞涩,写作文变成“苦差事”,硬着头皮写,写出的作文也空洞干瘪,索然无味,直接影响了语文整体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这里的“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其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课文素材是鲜活的例子,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对课文素材进行再次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于我们的课本。那么,我们该如何深挖课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阅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作文来呢?

一、挖掘和利用课文语言素材。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有些课文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精致典雅,优美流畅,甚至有些课文字字珠玑。语言素材,就是语文课本中某些思想和文采兼美的句子和段落。这些语言可以直接用在文中,成为写作的原始素材。

语言素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直接从课文中进行截取,特别是每年高考大纲规定的必背篇目中的名言警句,适时适地使用,会让我们的识记发挥一石双鸟的功能。如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有这样两段: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曾子的话在初中课文《论语十则》里,曹操的诗句和高尔基、雪莱的名言在高中课本中都出现过,作者恰如其分地引之于文,使该作文增色添彩不少,文化底蕴丰厚不少。

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最妙的莫过于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卷《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作者巧妙地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等六处,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这些语言意义天衣无缝地对应,从出生的艰辛到成长中的叛逆到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巧妙,堪称佳作。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面能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不由得不为作者深厚的课文语言素材利用功力而折服。这篇文章对课文语言素材的成功利用,对许多考生起了极好示范引领作用,如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以“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简单明快开篇,引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唐诗做小标题,再用诗情画意的散文化议论,比较有层次、有逻辑地阐发了这种愿望主要缘于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这样不但表达出选择的理由,而且能使文章的语言较有文采、呈现出较浓的抒情色彩。该文对唐诗的引用,还表现出作者对唐诗意义有较透彻的理解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唐诗进行整合,应该说它是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

二、挖掘和利用课文情节素材。

所谓情节素材,就是语文课文中,讲述的一些有人物构成的事件或故事。我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对这些事件或故事进行具体加工,进行压缩或扩展,使之成为各种文体的有机构成部分。例如人教版《语文》第四册节选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们写作时就可紧抓该戏剧情节,进行多角度的挖掘,使之成为精当的写作素材。如克劳狄斯惯于耍阴谋诡计,在比剑一场戏中,对哈姆雷特说话言不由衷,亲热和善的外表下包藏有可怕祸心,恨不能迅速置哈姆雷特于死地,这是一个理应鞭挞的形象,我们应从他可耻的结局中,谈论到与人为善的必要性。而哈姆雷特是一位“忧郁的王子”,命运处于重重危机之中,“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却不善于周密安排不要行动去拯救自己,拯救国家,总是处于被动,悲剧命运无可避免。我们应从他身上吸取教训:面对挫折,勇敢坚强,坚强突围才能追求人生价值;面对人生转折点,需要周全谋划,果断抓住机遇,化不利为有利等。至于哈姆雷特与周围人的封闭(他只对霍拉旭无所隐瞒,但霍拉旭只是个“老好人”,未必起多大作用),甚至与王后,与他钟爱的奥菲莉娅也不能交心,也是导致他势单力薄的原因。我们以他为素材阐释:有时人与人之间,哪怕是敌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实在必要,人要学会与人交流,增强自我力量,更易对抗邪恶,维护正义。

高考作文中,善于利用课文情节素材也有很成功的范例,如2012年四川卷满分作文《手握一滴水》有这么一段:

仿佛还是昨天,一匹瘦马、一个包裹和一把长刀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我喝过黄河的水,看过黑山的落日,跋山涉水而来,只为替父从军。花木兰,我把这个名字从千里之外带到了这里。战场,无疑是刑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被逼,或自愿,或无奈,来到这儿。他们只有两个结果——活着回去,尚可承欢膝下,聊尽孝心;死在这里,与黄土做伴,化为漫天风沙中的一粒沙子。在这个弥漫着鲜血、悲伤和绝望的地方,我度过多少个无眠之夜,思念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地纠缠着我,让我窒息。我轻轻地问自己,这值得吗?虽然长发被绾起,换上男装,可我终究还是一个需要被爹娘宠爱的女子,我不想要戎马生活。时间在挣扎、痛苦和思念中逃走,当白皙的肌肤变得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当柔嫩的双手长出厚厚的老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十年的青春骤然消逝,我什么也没剩下,只有手中的一滴眼泪。

该文构思别致,由一个崭新的视角——花木兰切入。文章以花木兰的视角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古代战场,倾诉了边关将士们悲壮的命运、浓浓的思乡之情、青春无情地流逝等,还虚写了自己想象家乡亲人们思念自己的情景,这些都来源于课文《木兰辞》的情节内容,加入了奇特大胆的联想,把自然的一滴水与人生的泪融合起来,带给人无尽的惆怅。全文从反面立意,巧妙寄寓一滴水之珍贵、对人生命运影响之极大的哲理,不仅脱俗不凡的立意富于启迪,对课文情节的创造性利用也令人耳目一新。

三、挖掘和利用课文形象素材。

中学语文课文不仅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而且人物众多而鲜活,我们认真挖掘并巧妙利用这些人物形象素材,便能很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作文“材料丰富”。且利用课文形象既能显示出作者对课文钻研得深刻,也让评阅者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比如上文提到的《哈姆莱特》,我们就可思辨其个性,使之成为许多角度表达的素材。这个人物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征,节选情节写他能够从去英国的途中逃回,并借刀杀死传书的来使,说明他是机智和敏感的,比剑前对雷欧提斯诚挚、恳切地忏悔与道歉,又可感受到他善良、美好的天性,谈论这类优秀品质时,哈姆雷特无疑是极好的例子。但是他身上明显的又有宫廷贵族后代悲观、忧郁等缺陷,比喻说话尖酸、刻薄,不留情面,从捉弄廷臣奥斯里克的情节可看出这一点,还能看出他有时自大、缺乏对他人的平等尊重意识;他轻易掉入比剑圈套,又体现出草率、冒失的一面;除此以外,他还有严重的天命思想,导致世界观的冷酷消沉;做事又不周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命运无法避免。当我们从正面谈论一个人应怎样修身养性时,哈姆雷特又是极好的反面例子。当然,我们还可思辨他的个性,谈论“人无完人”,一个人要成为“完人”,关键要认清自我,修养自我。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作者先简介居里夫人,引出她说过的一句话,再阐释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活在哪个时期或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想过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下文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分举了屈原、孔子、陶渊明、史铁生等课文里出现的形象例子,论述三段引文分论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留下我们的足迹”,逐渐深入说明自强、坚持、创造地把握今天,就会“让未来记住今天”的道理。文中的课本形象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作者得心应手地将它们准确运用到文中,使文章论点更加突出,论据更加充足,论述更加生动。

四、挖掘和利用课文思想素材

目前,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佳品,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其中除生动形象的故事及鲜活的人物外,还不乏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些名家经典高瞻远瞩,眼光犀利,见解深刻,融注了作家许多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有些至理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道理论据。在写作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思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更加深刻。如我们学习《哈姆莱特》,完全可以挖掘其思想精华,给我们启迪和教益。如了解作者莎士比亚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早年的人生磨难不仅不应打垮人,还应成就人;身体力行去做,去实践,就能为人生事业的开创打好基础;让自己的眼光超出历史,放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放在人的复杂内心世界,艺术生活就会无限开阔,人生道路也会无限开阔。同时,我们发现哈姆莱特人性中有着浓烈的天命思想,“为什么呢”,我们由果及因理性剖析后会从一定程度上理解他。可知,我们论述一个人看问题要透过外表深入本质,探因索果,通幽洞微才能获得客观真实认识时,就可以从剖析哈姆雷特人性根由过程着手说明这点。

我们学习《柳永词两首》时,已了解了柳永应科举虽屡试不中,却长期在羁旅和冶游生活中,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对有些歌伎还怀有真挚的感情,所以他的词作因学习了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创制了新调,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又通过《苏轼词两首》和《赤壁赋》,感受到了苏轼始终保持的洒脱、放达、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情怀。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笔思想财富,可作为思想素材使用。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就利用了这样的思想素材获得了成功,如以下一段: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这段文字论点鲜明,段首即亮出“知足常乐”,所举人例即有课外的,更有课内的苏柳,而且苏柳二人给后人的激励和启发意义更加深远。作者挖掘了他们身上充满哲理的人生价值,来说明“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因为读者对此已很认同,阅读本文就很容易心悦诚服。

挖掘和利用课文素材是解决写作“无材可用”困局的有效途径,但我们知道,阅读和理解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读故事,更要读思想,在品读他人的作品中丰富自己的头脑,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写作时灵活调动这些课文里获得的素材,语文课文就一定会真正成为我们写作素材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大富矿”。

上一篇: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雨巷》课堂实录
志向高远    身心健康    基础扎实    终身发展